救救中国文化:九位老人的紧急呼吁
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十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重温这份《紧急呼吁》,依然能够感受到切肤的警醒和灵魂的震慑。在这份《紧急呼吁》中,九位老人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并发出告诫:“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系我们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文化界长者,“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家庭、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他们期待着“在有生之年能够重闻弦歌之音”。
言犹在耳,岁月无情,这些老人如今已先后离开我们,留给我们的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发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拯救呼声。
当这些老人的身影一个个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他们身上所携带和背负的民族文化精髓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曾经是民族文化呈现给现实生活的活化石,只要我们一看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一想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就会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升腾起由衷的敬意,就会让我们感到我们与我们的先人、与我们的历史、与我们的文化是那么贴近。但他们走了,而且他们这一代人终将会慢慢地一个个地先后离去。而当他们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的时候,我们还能从谁的身上看到中国经典文化散发出的熠熠光彩?
九位老人说,“目前我们一代人的古典学科基础已远不如上一代人之深厚”,这是谦词,“继我们而起的青年一代则更无起码的古典基础可言,多数人甚至对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典籍连看也看不懂了”,这是事实。如果从九位老人那一代算起,到今天,已经是继起了三代人,三代人一路走来,与传统文化之间就已经存在三代的断层了。不敢想象,如果维系我们民族发展的文化之根断裂之后,我们将怎样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接续传统,弥补断层,拯救民族文化,这一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仅就师资而言,目前能够担负起古典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多年逾花甲、甚至更老。现在采取行动,尚可集中一部分力量勉强对付,再过十年八年,恐怕这样的古典学校,想办也办不起来了”。这既是九位老人对中国文化的深深忧虑,也是敦促全社会尽快行动起来的急切倡言。
警钟业已敲响,时机万分急迫!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逐渐认识到了接续民族文化断层、重植民族文化之根的迫切性。九位老人的呼吁引起了李铁映、李岚清等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1998年诞生了全国第一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圣陶学校,其后又有北京安定门国学启蒙馆等民间古典学校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样兴建起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民间有识之士和教育界专家共同推动的“经典诵读工程”、“家庭教育第一方案”的实施……恰如时雨骤至的长江大河,后浪推动前浪,把经典教育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出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