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作文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往往是高考第一天上午考完语文之后,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于大大小小的网站上,一年一度对高考作文的评论声就会再次响起,批评与表扬、赞同与揶揄,此起彼伏,热闹一些时日。为什么呢?因为高考作文太重要了!一份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作文独独占去了60分,三分之一强,没有理由不受关注。而且,近年来有些专家提议,作文的分值还应该再增加,应该占90分,甚至120分,因为通过作文可以全面考察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去年上海、福建的语文试卷作文分已由60分提到了70分,其他省份虽然还没有做出调整,但都会在今后的几年里向这个方向发展。

    把目光聚焦于近几年以来的高考作文,会发现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第一,很多作文题目都直接取材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在近三年来的分省命题作文中。

    比如湖北省的作文题,已连续三年体现出这一特征。2004年的作文题:古人有面好镜,人的雀斑都能照得出,另有大量昏镜,照人模糊,但买此镜的人很多,请以“买镜”为话题写篇作文。这则寓言出自刘禹锡的作品。2005年的作文题目:根据王国维的一段话写作文,这段话选自《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不梦见。2006年的作文题是: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再如浙江省,也是连续三年出现这样的题目。2004年的作文题目更直接一些,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比较低,要发展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发展精神文明。请根据调查材料,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2005年的作文题目为: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2006年的作文题为: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歌德说: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吕氏春秋》中说: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医学专家: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或“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而像其他省份的作文命题也在向传统历史文化靠近,如今年北京市的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2004年,江苏省的作文题目《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年福建省列举了一些古今文化名人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让考生选择一人物来写作文。这些都有着浓郁的文化色彩。

    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高考作文得分较高的,尤其是满分作文,体现出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2001年,一篇《赤兔之死》的高考作文获得满分,并被公认为此年高考作文的压轴之作。在2002年至2005年,高考作文中文化底蕴类文章比例大幅攀升,且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文章,这从满分作文的比例也以此为最多。

    2002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转折》等以古文底蕴深厚而被竞相传颂。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高考作文《儒兵辩》,以浑厚的古文功底,技压群雄,以满分获得殊荣。2004年重庆市六篇高考满分作文,除《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外,其余五篇均为文化底蕴类作文,其中《菊花飘香时节》成为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夺目的佳作之一。2005年四川省入选《全国高考优秀作文报告》中的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底蕴类作文,分别是:《永远的谭嗣同》、《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炯随风逝,名随史流》、《那阵风吹过》、《永远的苏武》,其中《永远的谭嗣同》成为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夺目的佳作。其他省份和地区的高考满分作文也表现出了厚重的文化学养。

    这些文章像一个个古典的方阵,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隧道里用洗炼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经历,厚重文化与现代思想完美结合,织就了一个个流光溢彩的文字世界和境界。

    高考考生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趋势?如今,在各大书店里有各种传授作文高分秘诀的畅销书,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运用材料,如何组织语言,讲起来头头是道、冠冕堂皇,大有“一册在手,高分不愁”的劲头。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一到落笔成文,考生才发现写作文,尤其是好的文章,远远不是技巧能够解决的问题。三国时候的曹植说,文章的秘诀,“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技巧、作法,只能帮助人开拓思路,起一点辅助的作用。

    那么想写好作文,就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了吗?有,杜甫有两句诗,是写好作文,特别是这种文化作文的不二法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人人都知道,但是有两个地方,很多人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读书”应该是什么书的问题,如果仅仅只读言情小说、童话寓言、卡通漫画,读得再多也意义不大,这里的“书”必须是真正的经典著作、人类文明的结晶;二是有些书要读“破”才能有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典的著作耐得住人们反复咀嚼、反复体味,有些内容能做到熟读成诵则效果更佳。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对经典中的内容、文字“召之即来,挥之则去”,如出胸臆,自成机杼,才能达到写作的自由境界。

    2005年,上海考生凌超所写的作文《成长需要悉心呵护》获得了满分。有记者去采访他,问他学习语文的方法是什么,他告诉记者,诀窍只有两个字:阅读,并列了一个书目,“凌超读过的书目”,开出了他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时期读过的书籍,整整一页篇幅,粗略统计一下,大约有116部,这些书涉及古今中外,都是文史哲各个领域的名篇佳作。

    以下就是凌超的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从作者文中体现的纵横的文气和广博的知识中,家长可以体会一下经典的底蕴是如何铸就一篇满分作文的。

 

成长需要悉心呵护

    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欣欣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时下,一些名曲、名句出于商业目的被大肆窜改,而不同艺术类别的鉴赏、引用、结合必须服从于一个崇高的主旨——美。席勒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以音乐,广为传唱;世界名曲被作为广告歌曲,两者同样是艺术主题的再创造,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审美的升华,后者却是审美的毁灭。而只有例如前者的事物,才能让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养性情。

    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有句话叫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是说意志懈怠时读史以明志: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中。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老庄之道,清净无为是非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我国浩瀚的书海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它们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

    我们的成长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中,多少也包含着胸怀宇内的人文关怀,而如今,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种种最为质朴的,关系人类生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哲学的被冷落。自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这一哲学盛世早已“一日难再晨”,古典主义哲学的高潮在黑格尔之后也戛然而止。哲学家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而哲学成了被忽略的财富,“未经省察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倘若我们的生命旅途、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存价值、人类理想的思索,我们必将淹没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浪潮中,成为某些哲学家所担忧的一个符号。

    我们生活在时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

出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43289号-8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备案 海1101084571

版权所有 北京育灵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2896103 传真:010-82896104

Copyright © 2002-2024 www.eligh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