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经营者的道家哲学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李嘉诚,都在研究李嘉诚。作为全球华人的首富,他没有理由不受人们的关注。李嘉诚在青年时期如何身无分文赚得第一桶金?如何从小老板变为“塑胶花大王”?如何把握房地产市场良机?如何兵不血刃以7亿搏60亿?如何连续多年稳踞全球华人首富宝座?……有很多书都在讲述着他的传奇故事,但在这里,我们却是要回到李嘉诚的童年,去看看他在童年受到的传统教育对他财富人生的影响。

    1928729日,李嘉诚出生于潮州的一个书香世家。李氏家风,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李嘉诚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未仕进,闲居村野。父亲李云经学养深厚,在家乡执教。

    受家风的影响,李嘉诚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童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五岁入小学,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子曰诗云。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老子》、《庄子》、《离骚》,唐诗、宋词、元曲……

    据李嘉诚的一位堂兄回忆:“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另外一位堂兄感慨说:“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丰富的中国古代的典籍向李嘉诚展示出另一个世界,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屹立船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在寒冷的秋夜,悲愤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都对李嘉诚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不是风云急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李嘉诚出生时,世界已不太平,潮州虽然偏安一隅,但也未能免掉沦陷于日军铁蹄下的命运。1940年冬天,李嘉诚随父母踏上了去往香港的路,投靠舅父,躲避战乱,结束了他在家乡幸福的童年生活和传统教育。在香港,李嘉诚上了两年学之后不得不离开学校。1943年,父亲李云经在忧愤贫病中离开了人世。在父亲的身影倒下之后,全家人的生活、弟弟妹妹们的成长就落在了十四岁的李嘉诚身上。由此,李嘉诚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活,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缔造商业王国的道路。先是寄人篱下在舅父手下做事,然后是大街上的推销员,凭借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能力,创办自己第一家“长江塑胶厂”,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几十年的奋斗,李嘉诚从身无分文到坐拥千亿。

    纵观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会发现儿时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他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始终恪守着某些传统的信念,把少年时所学的历代先哲的智慧加以消化吸收,并将其延展成为从商的准则,从而成为一位有口皆碑的儒商。

    由寄人篱下到富可敌国,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李嘉诚个人的生命状况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看不到他有什么张狂和戾气,他仿佛无视自己财富的滋长和力量的扩张,只是沉稳地、老谋深算地注视着下一单生意。这里面既有职业金融家的敬业精神和职业伦理,又有着传统文明对财富的韬晦之术,有着传统的对世道人心的通达。在李嘉诚一生中,他一直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规矩”和本分。中西文明在他身上,在他那一代香港商人身上有着较好的结合,他们在亲身履践中将敬业与勤奋、财富积累与本分、自尊与孝顺父母成功地统一了,正是在这方面,李嘉诚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与李嘉诚比起来,他的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也同样优秀,霍英东智慧出众,包玉刚勇冠三军,郑裕彤胆略过人,李兆基本分严谨,郭得胜雷厉风行……各有特点。而李嘉诚则挟传统文化的精神而来,与新时代博弈,平和、诚实、坚忍,把中华文化的立功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街头推销的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骑士,从超人到新经济的领袖,从管理大师到传媒高科技弄潮儿,李嘉诚实实在在地在多个领域里作了尝试。这里有着老子的智慧,无所不为;有着传统文化最深的底蕴发挥着作用,生生不已,其命惟新;也有着现代性最本质的要求,惟新是尚。

    作为一个富可敌国的人,李嘉诚对于自己的财富从来都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有记者采访李嘉诚时问他什么是财富,李嘉诚手指脚上的皮鞋说“这就是财富”,接着解释说,“因为这双鞋已经在我脚上穿了七年了”。在一个投资洽谈会上,李嘉诚说,他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拿出一亿港币决不眨眼,但是谁要是拿他的一个港币去挥霍,他决不能容忍,作为出生在中国潮汕地区的中国人,李嘉诚身上一直保有中国传统的勤俭之风,这种勤俭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传统美德。

    而在管理上,李嘉诚也有着自己的中国式的思考,他说:“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诚,我相信无往而不利。”事实上,李嘉诚的确在管理上建立了一套是以西方企业制度为主的管理制度,李嘉诚的公司分布在52个国家,有20万名员工,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外国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完全是在职业经理人的运作之下,这些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外国职业经理人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带进公司,对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持续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他也特别强调,“但是其中做人的道理,我自己是中国人,是保留有我们中国好的文化,这个人情味永远都是存在的。”“我作为公司的领导,对同事和经营的方针都会掺入一点我们中国人的人情味。当你看到员工对你的企业有贡献,同时对公司忠心并盼望在公司长期服务的,而你也感到他的品格正直,那么你就要留意他,要令他觉得前途有保障。“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急速的经济转变,但没有人情,业绩不太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做不出,因为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也会导致许多人突然失业。”

    李嘉诚曾扼要地讲过自己的成功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些话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论语》中说过,《老子》里讲过,李嘉诚却将其实际运用起来。的确,为人处事要讲究一个“度”,这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李嘉诚的为人处事之道,可以概括为“德、诚、刚、柔、变、和”六字诀,但他真正高明之处正在于巧妙地把握住几者之间的“度”。刚直本是好事,但过于刚直,棱角分明,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却往往为世所不容;随和本是好事,但过于随和,丧失原则,缺乏主见,委曲求全又往往被视为软弱,只有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进能攻,退能守,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有术、游刃有余,成为一个举足轻重、魅力与实力并存的人物。而这正代表着一种高明的传统修身养性的工夫。

    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水火不容。作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成一体。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树立和实践了一套具有深厚内涵的经商哲学。他把儒家的情义与西方的进取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外圆内方,刚柔相济。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出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43289号-8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备案 海1101084571

版权所有 北京育灵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2896103 传真:010-82896104

Copyright © 2002-2024 www.elight.cn, All Rights Reserved